說起蹴上,那是與琵琶湖疏水有因緣的地方。在紀念明治150年的2018年,在京都蹴上-大津間的琵琶湖疏水船的復活事業備受矚目。蹴上的地域趣味在於,除了這些疏水相關的東西之外,還能成為大文字山郊遊的起點。與銀閣寺的路線不同,從蹴上挑戰的大文字山也非常棒。
2018年是為了紀念明治150年,在日本各地舉行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在明治時代,以聚光燈為焦點,想要驗證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的東西很多。在這種情況下,京都開展的事業中,琵琶湖疏水船的復活事業特別引人注目。琵琶湖疏水是將琵琶湖的水引入京都的巨大水路,明治時代在大津和蹴上之間進行了開鑿,明治23年(1890)第一疏水完成了。成為明治時代後就開始的京都政策(第2代府知事槙村正直和山本覺馬等人的近代化政策)中,該項目雖然被構想,但因資金原因而被拖延,但是就任第3代府知事的北垣國道卻停止了很多其他政策,從而使府的全力得以延續根據疏水開鑿的判斷實施的項目。琵琶湖疏水不僅對水運有幫助,還利用龐大的水力進行發電事業,為京都的近代化進程做出了巨大貢獻。
此後,隨著包括交通情况在內的時代變遷,這條巨大的水路長期成為近代遺跡,從2018年春天開始,作為明治150年紀念事業之一的觀光船正式開始了航行。琵琶湖疏水在岡崎附近的櫻花風景、十石舟、南禪寺境內殘留的水渠閣、或是哲學之道旁流經的分線等形式,給現代觀光領域帶來了巨大的恩惠。而且,通過蹴上−大津之間的通船巡航,期待能做出更大的貢獻。並且,現時還處於紙上談兵的計畫階段,不過聽說也有在傾斜鐵道復活軌道列車的動向。在蹴上疏水出口和船塢之間的臺階上,在裝載了船的狀態下進行斜面上下的運輸系統是傾斜鐵道。在實際運用的時候,被評價為「船在山丘上行駛」也很有趣。在現代沒有利用水運的情况下,這條傾斜鐵道成了演繹春天櫻花風景的一個場景。如果在不影響線路旁美麗的櫻花樹的範圍內,以那條線路為舞臺,讓「船在山丘上行駛」的風景復活也是一個有趣的嘗試吧。
說到蹴上,一般都是這樣以圍繞琵琶湖疏水和傾斜鐵道為話題開始,然後以這個話題結束的。但是,如果再從其他方向切入一點的話,也可以將其理解為通往大文字山的登山口。一般常用的大文字山郊遊的出發點是銀閣寺道。從銀閣寺的後門開始往上爬的火床(送火之夜設定火把的石組)中,走到大字的中心點火床(特別是叫做金尾),從那裡走下同一條路是最流行的大文字徒步旅行,加大行程的量或者加上變化的話,有折回點不是在金尾而是在大文字山的山頂,登路是鹿之穀,或者不是折回行程而是以縱跑形式等的模式。蹴上引起媒體關注的是以縱跑形式跑完大文字山的時候。具體來說,從蹴上經過日向大神宮境內進入登山路,在被稱為七福思案處的分岔處向山頂方向移動(當然也可以反過來)。在京都的觀光路線和近郊徒步路線交織而成的徒步路線「京都一周跑道」中,提出了從蹴上經過七福思案處繼續攀登,從大文字山山頂前的分支下到鹿穀的行程。在山頂前開始下山,是出於好意揣度的話,哪怕一部分哲學之道也想要包含在路線裏的意圖吧。但是,即使如此,或者說從山頂前的分支到山頂的往返應該根據各自的判斷來進行,但是不踩大文字山山頂的形式來介紹的話,不得不說是以京都為舞臺的徒步旅行是不够的哦。銀閣寺-若王子神社之間的哲學之道雖然很短,但也必須包含一部分,路線必須要100%完整的一筆書寫,大文字山徒步旅行必須包含能感受氣氛的程度,這樣的條件必須同時滿足是類似的設定吧,詳細情況我也不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