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從平安時代開始就以高貴的格調而自豪的門迹寺院。晚開的禦室櫻以其美麗而聞名,像被櫻花掩埋一樣的宮廷風格的諸堂洋溢著優雅的氛圍,將欄杆和隔扇畫等設計精美的宮殿造型是必看的。
被稱為禦室禦所的門迹寺院
仁和寺2年(886年),在光孝天皇的敕願下開始動工,2年後宇多天皇完成了真言宗禦室派的總本山。寺號的由來是年號,宇多天皇出家後入寺,設定了御座所「禦室」,所以也被稱為禦室禦所。在皇族代代擔任門迹的寺院中,平安至鐮倉時期迎來了最盛時期,但在應仁之亂中伽藍大部分被燒毀了,進入江戶時代後,在接受德川幕府援助的第21世覺探法親王的幫助下重建,此時,京都禦所賜予紫宸殿和清凉殿,將格調高雅的氛圍傳達至今。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據說禦室櫻是京都最晚開放的,由於其根部無法在堅硬的粘土質土中生長,所以其長度較低,花也從根部生長。大約200株櫻花將院內染成淡桃色的風景非常漂亮,在大正時代被指定為國家名勝。
禦殿作為歷代天皇的御座所
用於儀式和典禮的主殿的中心建築。房間的隔扇和牆壁上描繪的五彩繽紛的大和繪,地板,不同的架子上裝飾著精緻的螺鈿工藝品非常漂亮。從廊子眺望北庭的話,可以眺望到遠處的五重塔。
連接禦殿的是臺階和彎彎曲曲的走廊。左右不對稱的建築美非常漂亮,其優美的姿態令人懷念王朝文化。每拐一個彎,就可以欣賞到左右庭院風景的變化。
國寶級的金堂
在重建仁和寺的時候,將御所,內裡紫宸殿移建而成的金堂。紫宸殿建於慶長年間(1596-1615年),是現存最古老的紫宸殿遺址。入母造、本瓦葺,堂內安放著本尊的阿彌陀佛三尊像(國寶)、四天王像、梵天像等。
京都的三大門之一、二王門
左右安放有密切配合的金剛力士像,囙此得名二王門。入母屋造、本瓦葺構造的高18.7米的巨大樓門,據說建造於寬永年間(1624~1644年)。
內部祭祀著大日如來的五重塔
仁和寺 TEL.075-461-1155 ●京都市右京區禦室大內33 ●從市巴士禦室仁和寺徒步2分鐘 ●9點~16點最後受理(12~2月是16點最後受理) ●無休 ●停車場100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