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以平安神宮的大鳥居為象徵,通過踢上的傾斜鐵道和南禪寺的水路閣等,很多具有歷史文化氣息的景點都在京都岡崎地區。大家要不要沿著琵琶湖疏水在打開象徵著近代京都的文化區走一走呢?
琵琶湖疏水的整修拯救了幕末的京都
傾斜鐵道也作為賞櫻名所而聞名
過去,不僅是人們的飲用水,而且作為物流也起著重要作用的琵琶湖疎水。明治時期的1890年代,從琵琶湖疏水的大津到宇治川的20.2km的船運路線中,特別是在有水路落差的踢上和伏見兩個地方設定了傾斜鐵路(inclain)。雖然都在昭和時期的1940年前後停止,但只有在踢上才恢復了當時的狀態,現在可以線路上自由散步。
當時,足有581.8米的延長記錄,是世界上最長的踢上傾斜鐵道。用於鐵路舊址和船的搬運的台車至今還保留著當時的面貌。從捷運踢上站到南禪寺大約580m的線路,春天約90株染井吉野和山櫻形成拱形,作為賞櫻名勝地而被人所知。
南禪寺院內的水渠閣也很漂亮
穿過傾斜鐵道沿著道路走,就到了南禪寺。正應4年(1291年),龜山教宗將自己的離宮改為禪寺,這是傳說中起源於五山文化的中心寺院,作為欣賞春天的櫻花,秋天的紅葉的名勝景點而很受歡迎。以京都三大門之一、高22m的三門為首,磚瓦拱門引人注目的水渠閣等,看點不勝枚舉。
石川五右衛門的那個名臺詞誕生了的舞臺
南禪寺的三門,在歌舞伎「樓門五三桐」中,是盜賊·石川五右衛門「是絕景嗎,絕景嗎!」的舞臺。從高達22m的三門二樓開始就可以欣賞京都市區的全景,也許誰都會想喊出石川五右衛門的名臺詞吧。
模仿古羅馬水道橋的水渠閣
明治23年(1890年),為了從琵琶湖引水到京都市內而建造了全長約93米,寬約4米的水渠閣。仿照古羅馬水道橋的紅磚拱門令人印象深刻,從南禪寺院內到上流的踢上散步的道路延伸,作為電視劇的外景地也廣為人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