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說起京都市區的主要街道,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東西有禦池通、四條通、南北有河原町通和烏丸町通。其實直到明治時代末期,禦池通和四條通之間的三條通作為主要街道發展著。江戶時代作為東海道的西起點十分熱鬧,明治時代到大正時代,以三條通的寺町通到烏丸通之間為中心,銀行、郵局等近代建築相繼誕生。在明治45年(1912年),隨著四條通、烏丸通的擴張,主要街道的座位也被讓出了,但是三條通仍然保留著歷史性的建築物,現在也能感受到復古時尚的氛圍。
烏丸三條的文椿大樓
探訪復古大樓的開始,是從烏丸三條西入的文椿大樓開始的。本館於大正9年建造,是一座木造的洋房,屋頂高達約5m,讓人聯想到寺社佛閣,是一種融合了「文明開化的潮流」和「京都這一地勢」的獨特建築。從貿易公司的公司辦公樓開始,經過纖維批發店,戰爭結束後作為美國的文化設施被活用,之後也被裝修公司和吳服商社等利用,2004年10月作為商業設施「文椿塔樓」重生。是2層建築的現在由咖啡廳、餐廳、商店、美髮沙龍等構成。
中京郵局
從烏丸通往東走,就能看到明治35年(1902)建成的舊京都郵電局。經過昭和53年(1978)的改裝,現在仍作為中京郵局繼續發揮功能。日本最早採用的建築手法是在翻修時留下外牆,只對內部進行翻修的方法—法薩德保存。
京都文化博物館
從中京郵局開始在東邊第一條路的高倉通也同樣出現了磚瓦建築。在舊日本銀行京都分店,現在作為京都文化博物館的別館,被用作展覽會和音樂會會場。作為近代洋式建築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的別館,其魅力在於一般開放,可以自由參觀。這是由以東京站為首,參與過許多近代日本重要建築的辰野金吾等人設計的,外觀和內觀都在細節上精心設計。出典:京都文化博物館 - Wikip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