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作為伫立在竹林深處的草庵、楓葉和苔蘚庭院的美麗寺廟而備受歡迎的祇王寺,在奧嵯峨作為觀光對象開始嶄露頭角的時代,也是一個備受矚目的地方。如果探尋象徵性的同時與社會形勢密切相關的祇王寺故事,奧嵯峨附近的年代記也浮現在眼前。
奧嵯峨的2大人氣景點
在嵐山一帶最熱鬧的是渡月橋周圍和天龍寺北側的竹林小路。來到這裡的人們一踏上嵯峨野,目的地自然是二尊院或祇王寺。也有人會順道去到二尊院之前的常寂光寺和落柿舍吧。或者,也許有人離開奧嵯峨方向,前往北嵯峨的清凉寺或大覺寺。但是,如果以大致的傾向來說的話,竹林小徑之後是二尊院或祇王寺。二尊院和祇王寺都是有名的楓葉景點,如果是秋天的話會被算是非常擁擠的景點。囙此,沿著渡月橋→竹林小徑→二尊院→祇王寺,可以說是擁擠景點的模範串串遊。囙此,對這些敬而遠之也不是上策。選擇組合方式和訪問時間段的話,是各自可以盡情享受的景點。以此為前提,這次就祇王寺來進行介紹。
竹林的尼姑廟
大堰川周圍的嵐山從王朝時代開始就是貴族們的娛樂地,在平民階層看來,從江戶時代開始就作為繁華的地方而聞名。據說這種人群從高度成長期開始波及奧嵯峨地區。正好同時被稱為社會現象的是安農族的登場。實踐女性雜誌的an·an和non·no提倡的風格的女性們在各地開始出現。恰逢與國鐵大幅度推出的「折扣日本」宣傳活動的相輔相成,不拘泥於傳統觀光地限制的新的觀光地開始備受矚目。嵯峨野的魅力被放大也是在這種趨勢中,象徵嵯峨野形象的是年輕女性獨自旅行的圖案。伫立在嵯峨野竹林中的尼姑庵、祇王寺,作為滿足這些需求的場所而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高岡智照尼之事
苔庭的草庵
從那個時代開始,經過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現在嵯峨野的氛圍也發生了變化。人們對祇王寺的要求也不再是像昭和時代的祇王寺那樣精神上的東西,而是變成了苔蘚庭園和楓葉之美的一面。前來觀光的人中,瞭解智照尼的人似乎也越來越少了。在現在的祇王寺中,可以找到智照尼的影子的是草庵前的歌碑(祇王的和歌是智照尼揮毫寫下的)和祇王供養塔旁的墳墓。 

